角膜塑形镜 近视激光矫正 白内障矫治 际马眼健康 斜视弱视 眼底病、青光眼 验光配镜 泪道干眼症
  • 白内障主要病因和具体症状

     

    白内障是什么?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以及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

    疾病分类
    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绕核性白内障等。
    .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内障等。
    .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病因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主要病因
    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以及某些全身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进而发生白内障。 

    流行病学
    白内障是常见病,是全球致盲性第一位的眼病,多出现于40岁以上人群。我国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最高,与紫外线的辐射有关。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白内障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

    诱发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机体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可能诱发白内障。

    症状
    白内障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的视物模糊,疾病发展到中期及以后,患者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视物模糊也可进一步加重,随病情发展,有可能完全失明。 

    典型症状
    .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对比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屈光改变
    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増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色觉改变
    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其他症状
    .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眩光
    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并发症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囊膜可有效的保护晶状体蛋白不致渗漏入前房,但随年龄增加和白内障形成,晶状体蛋白成分发生改变,大分子量蛋白增加,这些可溶性晶状体蛋白质经晶状体囊膜的微细开口渗入前房,可阻塞房角,晶状体蛋白也可刺激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反应,引起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患者,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病,出现眼痛、结膜充血、视力锐减,伴同侧头痛,甚至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衰竭等全身症状。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外伤性白内障或白内障手术后,推测可能是晶状体蛋白抗原大量暴露造成的免疫反应导致了葡萄膜炎,可出现眼红、痛、畏光、视力下降,检查见睫状体充血或混合充血,前房内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有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
    .弱视
    多发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视觉剌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从而形成弱视。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特别是在强光下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诊断,警惕是否存在白内障。 

    就医指征
    .当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视野缺损等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白内障高危人群,如电焊工,突然被强光刺激时,出现眼前模糊、视力下降,需立即至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患者可优先至眼科就诊。